“中国对外开放新体制下的自贸试验区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复旦新闻文化网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16-06-18   字体:【

2016年6月18日下午,由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北京校友会经济金融分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北京校友联络处协办的“中国对外开放新体制下的自贸试验区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曹宏瑛副主任,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陈玉刚处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张军教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梁桂宁所长,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滕泰董事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张永军副总经济师,央视财经频道总监助理陈红兵研究员,与来自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复旦大学、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一道,探讨了中国对外开放新体制下的自贸试验区发展战略。

上半场会议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杜奇睿副主任主持。

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曹宏瑛副主任首先致辞。曹主任向大家介绍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等四个领域取得的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也提出下一步上海自贸试验区和浦东新区将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自贸试验区理念改造一级政府,努力建设最透明高效的政府;二是以保税区为先导建立开放度最高的自贸试验区;三是做好双自联动,打造国际科创中心;四是加大金融创新和开放力度,打造最具有特色亮点的国际金融中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梁桂宁所长在致辞中提出,建立我们中国的自贸试验区是在新时期、新阶段,把握全球经济贸易发展趋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升我们国家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也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商务部研究院希望与复旦大学的专家们一道,以自贸试验区研究为切入点,加大对更好的对接国际高水平投资贸易规则、服务业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等重要问题的研究。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陈玉刚处长在致辞中指出,复旦大学在2013年10月就成立了跨院系、跨专业的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比较早的认识到自贸试验区以及背后的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实践,对于经济学科、金融学科、公共管理学科,甚至更高层面上整个国家的治理建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创新实践的意义,也为我们相关的学科怎么样去推进和提升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提供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案例和可以总结的经验。复旦大学会继续鼓励和支持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跨学科的、理论联系政策的、京沪联动的智库研究活动。

在其后进行的上半场专家发言环节,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室张建平主任第一个发言。他提出,与30多年前深圳特区搞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开放模式不同,自贸试验区代表新一轮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中国的自贸试验区要朝着“1+3+N”的模式迈进。自贸试验区是承载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历史重任,要有担当的更大胆探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指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发展要与《外国投资法》的制定更好的结合。自贸试验区信息平台的建设除了重视静态信息,也要重视动态信息,还要重视信息的共享。自贸试验区要重视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协调,让项目能够真正落地。

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局郑海鳌副局长在发言中指出,要客观评价上海自贸试验区三年来的成绩,既要看国家交付上海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也要看用户的体验。要重视自贸试验区在提升软实力方面的探索。自贸试验区下一步的发展,要重内涵、轻外延,要注重电子围网对物理围网的替代,要兼顾开放与监管,要更重视压力测试。

 

央视财经频道总监助理陈红兵研究员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从早期的敢不敢改革开放到了现在的会不会改革开放。现在的四个自贸试验区既要完成共同的试验任务,也要先行先试体现自身优势和特点的“自选动作”。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还需要重视执行力。

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滕泰董事长在发言中指出,中国的自贸试验区需要说明到底有什么“特”。自贸试验区的试验急需真正的战略性的、思想性的突破,不能仅仅局限在技术层面、程序层面。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开放可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联动。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张军教授主持了下半场的研讨。张院长指出了当前的改革开放环境已经区别于以前,以前改革开放是从体制外开始,现在则是通过体制内的“选美”产生先行先试区域;以前中国的规制还不是很完善,而现在的制度法规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了。因此思考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开放离不开大环境的变化。

下半场第一位发言的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罗长远教授。他指出,自贸试验区不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自贸试验区承担不了那么多,应该回到它原初的目标,对标国际;自贸试验区的试验在重视从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的同时,更要重视自下而上的自主创新;上海自贸试验区要作“开放度最高”的自贸试验区;改革意味着改进、改善、改变,但是仅仅有改进、改善、改变还不是改革。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杜奇睿副主任在发言中指出,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四个自贸试验区中条件最好的,因此各方面工作也应该做的最好;自贸试验区要建成“制度高地”,而不是“政策洼地”;上海自贸试验区要重视制度架构,但也要重视操作层面的细节,有些东西仍然还没有到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郑宇教授指出,过去十多年美国政府签了41个FTA,但只有2个是真正在国会通过的,所以美国国会通过的难度更大;中国的GDP已经世界第二,但这个经济能力还没有转化为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力,而这正是自贸试验区要重视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要听取更多元的声音。

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傅彤副会长指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万物互联的时代;知识产权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也有了许多新的特点;上海自贸试验区需要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适应形势变化,形成一些制度创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袁堂军研究员指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要重视国际分工和世界价值链演变的趋势,不停停留在细节上的调整、技术上的操作等;在国外,自贸区有大有小,形态各异,各有特色,值得学习借鉴;国外的自贸区都有特殊政策,所以也不要可以的回避政策红利。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杜国臣博士后指出,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的复制推广实际上还涉及到其他地方能否承接的问题;自贸试验区改革要靠更大胆的开放来倒逼和推动。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沈梦溪博士介绍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哪些领域可以率先对接TPP。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卢华博士主持了最后的自由发言和讨论环节。她指出,专家们总结了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行的状况,但更多的是按照对标国际的要求对下一阶段上海自贸试验区工作提出了期望,同时也期望自贸区针对中国改革中的真正的难题和节点做出自己的更大的试验性贡献。另外,通过国际比较可以发现,自贸区发展有多元路径选择。

复旦大学法学院梁咏副教授指出,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已经跟不上中美BIT谈判负面清单的步伐了;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不仅包括负面清单本身,实际上还有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化的例外安排等;上海自贸试验区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尹晨副教授指出,上海自贸试验区从比较优势和发展要求来讲,都可以明确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作为主要的开放对象,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下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上海自贸试验区从“短跑”延伸到“中跑”,要防止和克服“极点”效应,要有新的目标、新的动力和新的组织制度保障。

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秘书长李志青博士指出,在五大理念之下,上海自贸试验区面临多元发展的压力;两种市场、两种资源有好处,但也带来了我们可能不适应的东西;上海自贸试验区要更加重视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的因素,要靠综合性的体制和机制的变化,而不是程序或措施的变化。

最后,专家们还围绕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开放与创新、中国改革空转的困局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王海英研究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北京校友联络处徐杉杉等也参与了讨论。

山东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